查看原文
其他

她轻声慢语地讲起《一双绣花鞋》,从此我心里开了一扇窗 | 二湘空间

空间作者 二湘的七维空间 2023-05-24

思想的碰撞   民声的回鸣

有品格  有良知  有深度  有温度


《全城高考》剧照  图源网络
一个年逾花甲者记忆中的老师
文/宋勇

人的一生中最纯洁无暇的岁月,除了儿童时光,就是少年花季了。不过儿童时还太小、不懂事,只是单纯的玩耍,印象不是很深。而少年时就不同了,有了一定的思想和想象力,对老师也有了比较深的认识……


如果说12岁前是儿童,12岁之后为少年,那么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学制,七岁上学,小学五年,毕业刚好满13岁上初中。而我8岁才上小学,所以五年级就13岁了,也因此我的少年时光不是从初中、而是从小学开始的。


虽然几十年过去了,一些记忆模糊了,但也有很多忘不了的片段。


我从小喜欢看娃娃书(小人书)、连环画,对语文课比较感兴趣,因为语文课本上有故事,有跌宕起伏的曲折情节,更有引人入胜的人物状态,当然也很喜欢听故事(就像八十年代每天中午听广播《平凡的世界》一样)。


图源网络


1973年,我在位于老家城市的北关一所小学上五年级,那年我13岁,小学的最后一年。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近,就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工厂家属院里,所以就时常去学校玩耍。


记得那年暑假的一天傍晚,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学校去玩,校园里空空荡荡的,很安静。正是晚饭后乘凉的时候,我们碰上了坐在宿舍门前乘凉的语文老师。虽然此刻我一时想不起老师的名字,但那天晚上的情景一直没忘。


当时夕阳还未落下,天边的晚霞红彤彤的,就像清晨的朝霞一样灿烂,霞光穿过宿舍门前几棵大树的间隙照在地面上。老师从房子里拿出几只小凳,让我们在霞光中坐下来,她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。


于是,她就轻声慢语的讲了个《一双绣花鞋》的故事……


“凌晨四点多,月黑风高,伸手不见五指,行动开始了。我公安战士正在一个大房间里搜查一个女特务,明亮的灯光下,突然看到穿衣镜下面有一双黑底白花的绸缎绣花鞋,鞋子似乎动了一下,战士们疾速扑向了镜子后面,可是除了一双绣花鞋外,其它什么也没有……”


随着老师的讲述,我的心渐渐的收紧了。一种惊悚、令人极度紧张、大气不敢出的感受让我心跳加速,兴奋不已。那正是一个少年懵懂而充满幻想的年龄,尤其是这种扣人心弦的反特侦探类故事,会让我们这些精力旺盛的十几岁娃娃充满悬念和期待,从中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吸引力。


《一双绣花鞋》手抄本  图源网络


在那个缺少优质文学书籍的年代,这个故事的惊险刺激和悬疑、曲折情景,对一个13岁的少年来说,不啻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征服,使当时的我非常震撼,心里仿佛开了一扇窗,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向往之情油然而生。以至于后来好几天,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。


听完故事天已经黑了。有人说晚上听这样的故事心里会害怕,可当时我的心里却感到异常的振奋和鼓舞,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联想,如果我是这个故事中的侦察人员,会怎样,会如何……(入戏太深了)


那个年代,我从收音机和广播里听了很多的故事,现在大都没有什么印象了,可《一双绣花鞋》却一直记着,而且记得很牢,几十年了都没忘,到今天依然还是那么清晰,就像是昨天晚上刚刚听过的一样。


后来,当我看到“福尔摩斯探案”,就会想起当年老师给我们讲的“一双绣花鞋”,总觉得这个故事比“福尔摩斯探案”还好,它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。那种惊心动魄的悬疑感受现在回味起,简直就是一种享受,只是我一时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。


小学毕业后来到了城区一中的初一三班,我在这里只上了一年就转学了。虽然时间不长,但也留下了很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回味。


因为家住在北关,每天上学都要经过胡家庄、三里村、北大街,然后从学校的北门(后门)进去(一中有前门和后门,都可以正常出入)。


有一天早晨我迟到了,刚从后门进去,就碰见了很威严的席校长,他严肃的问我:“怎么现在才来上课?”我心里咯登一惊,非常紧张,低下头不敢吭声。他看我不说话、一副很尴尬很羞愧的样子,便温和的说了句:“赶快去上课吧!”我就像得到了大赦一样,飞似的跑走了……


我听同学说过,席校长是一位很早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,对师生要求严格,在全校威望很高,老师和学生都有点怕他。可我感觉他很平和,对学生很关心,他说话的语气就像是一个平易近人的普通长辈一样。


虽然我在一中待的时间短,却对老师的印象很深,尤其是班主任张老师。


说也奇怪,我跟张老师除了课堂并没有什么课下的接触,但不知为什么,相比其他各学科的老师,唯有张老师的形象我时常想起。也许是因为他对学生那种既和蔼宽容又严格要求的苦口婆心状态,给我留下了无法忘怀的深刻印象的缘故吧。


我记得最深的是他那种朴实低微的书生气质,个子不高,戴着一顶藏蓝色的帽子,穿一件那个年代人们普遍穿着的蓝色中山装,左胸衣兜永远插着一支黑色的钢笔……


在当时的教学环境下,他尽了一个班主任最大的努力,劝我们勤奋学习、刻苦用功,鼓励我们积极向上,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。可当时班上总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同学令老师头疼……


男孩子都好动,喜欢体育课,我也不例外。


一中的体育有着光荣的传统,成绩和名气在当地是属一属二的,每年的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,一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。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,我也理所当然的喜欢体育活动,对体育老师就记得比较牢固。


《全城高考》剧照  图源网络


我上初一时的体育老师姓周,因为他足球踢的好,同学们背后叫他“铁腿”,据说他曾经是一个大城市的专业球员,不知怎么来到了偏僻的一中。


他上课时一口上海普通话,语速较快,边讲边做动作,往往三言两语就讲完,没有拖泥带水的废话……


那时的学生单纯而老实,加上年龄也小,所以只记老师的姓,从没问过老师的名字,所以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老师的全名。


1974年,我家搬到了郊区一个工厂的家属院,这期间我先后上了三个中学,记忆最深的还是离家最近的一个农村中学,在这里我一直到高中毕业。


那个特殊的年代里,这个农村中学却拥有着很好的师资力量,他们中好多都是名牌大学毕业、教学经验丰富,应该是从城里重点中学下放过来的,后来又都调回了城里重点高中,有的甚至去了大学教书。


在这里,我遇到了一位学识渊博、可亲可敬的语文老师,他叫吴超群,五十多岁,河北人,从外表看,吴老师身体不是太好,尤其冬天穿的很厚,棉袄棉裤、帽子围巾一应俱全,衣服扣子也是扣的严严实实、整整齐齐,上衣的左胸衣袋也是永远插着一只黑色的钢笔,胸前飘着浅灰色围巾,一长一短,颇有一股君子翩翩的风度,让人不由得想起“五四”时期那种知识分子形象,传统中透着浓浓的时代气息。


《全城高考》剧照  图源网络

吴老师讲课很有特点,时而普通话,时而家乡话,虽然他声音不大,但通俗易懂,温和中带着力量。他为我们讲《国殇》,讲《呐喊》,讲屈原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忧患之情,讲鲁迅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赤子之心……


从他日常的言谈举止中,我能体会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文化感,他身上有着很浓的夫子式文人气息。我从没见过他大声或用强烈的字眼跟谁说过话,即使他批评你,也是带着微笑,和风细雨,极有涵养,且批评的很有道理,你不得不从内心接受批评。


有一天下午自习,我因为看别的杂书,所以作业完成的比较晚,当我去他的办公室兼宿舍交作业时,看见他靠着藤椅睡着了,我轻轻放下作业本,正准备转身离开时,他醒来了:“宋勇,你作文写的不错,不要放弃,要努力,要多读多写多思考……” 




作者简介

宋勇,陕西省汉中市人。


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,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本平台无关。
~the end~

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主编签名本

更多往期精粹


虫虫是尊菩萨吧,在我困顿的时候出现,引我体察人世温暖

李凤群:一个渴望被看见的低微女人的熊熊怒火

父亲的车寄托着希望,但我们一家人像坐在风雨飘摇的船上

荣夫人:三观不同而导致离婚,我和前夫一分二分再分的手

海北尬生:广岛核爆死去的平民值得同情吗? 

刘擎:我不反对应试教育,但赢在起跑线,可能输在终点


空间几个平台最近做了一些调整,七维十一维不变,六维专门刊发河岸的文章,欢迎关注。

投稿点击此链接,记得公号加星标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